中华旅行网-旅行产业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图片报道

来源:中华网文化    时间:2023-03-29

能够在名家荟萃的《龙凤呈祥》中有一席之地,这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。”5月1日晚,在天津津湾大剧院上演的京剧《龙凤呈祥》中,舒桐扮演最后亮相的压轴人物张飞,他功力不凡,念白诙谐,一声“小弟张飞,参见新嫂嫂……”,又学奇彤扮演的孙尚香念白 “三弟免礼”,使得现场气氛达到高潮,观众无不击掌喝采。

在《龙凤呈祥》中,舒桐扮演的张飞一角是京剧架子花脸应工,由于时间原因,听琴、闯帐的文戏章节删掉了,直接展现张飞乔装打扮去接大哥的武戏。舞台上展示张飞在芦花荡接驾,观众看的是架子花脸演员的工架,演员需用脚底下的节奏、功夫、身段,来表现人物的特点,相比其他文戏以唱为主的角色,舒桐扮演的短打张飞只此一人。从现场观众热烈的反响来看,这是一场完成度很高的表演,整个演出舞台节奏明快,视觉效果欢愉。

舒桐在京剧《龙凤呈祥》中的张飞扮相

舒桐在京剧《龙凤呈祥》中的张飞扮相

舒桐介绍,在传统的剧目里面,前面所有的角儿都亮相了,张飞担任的是画句号的角色,因此责任很大,观众都在期待着,不论演出多少次,都不能有丝毫松懈,否则影响整出戏的演出效果。

好嗓子是哭出来的

舒桐以架子花脸应工,这要求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有声音的共鸣,炸音,唱出虎啸龙吟的感觉,得从造型、声音上表现出张力,勾勒人物粗狂、豪迈的特点。“要有一点夸张的效果,给观众的听觉是为之一振的感觉,因此表演很有爆发力。”

现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、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班主任的舒桐出生于梨园世家,谈起自己的从艺之路,笑称“我的嗓子是哭出来的,你看我现在芦花荡还能搬腿,这就是当时吃的苦。”

舒桐的姑爷爷是小生前辈程继先,父亲做科于天津稽古社师从武生名家李兰亭,母亲毕业“四维戏校”,父母解放前参加革命转业后进入中国京剧院老四团。1958年,父母所在的院团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北边疆建设,落户宁夏。舒桐从小在北京的保姆家里长大,虽然脱离戏曲的家庭氛围,巧合的是带他的保姆一家也是票友,“那是真的喜欢唱戏,我想这可能是出于遗传基因,在北京上学期间,每逢少先队员演出,我的表演曲目就是唱戏。”舒桐回忆,后来他随父母到宁夏住剧团大院,一有空余时间,就去看团里排戏,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初中毕业。 “父母认为学戏太苦了,成角儿太难,要有悟性,要有耐心,能吃苦,还得要有名师指导,好的机遇,方方面面才能成就一名角儿。”1986年即将初中毕业的舒桐不顾父母反对,毅然报考宁夏艺术学校,正式踏进戏曲艺术的大门,学京剧6年。

舒桐与父亲舒茂林

      由于正式学戏晚,基本功不扎实的舒桐,要花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。“头两年我天天哭,就是练基本功,腿功的时候,天天嚎,那是真嚎叫,声嘶力竭,直到现在同学聚会,他们都提起来,说我的嗓子是哭出来的。”谈起那段难忘的岁月,舒桐深深感激父亲,“艺校在郊区,每天5点下课,父亲骑车来到学校,看着我练私功,六年没有间断过。直到5年级,我进团实习,父亲也是每天早上起来6点起来,到练功厅陪我拉戏。”舒桐打心底里对京剧的热爱,不怕苦、不怕累的咬牙坚持,再加上父亲的帮助,让他在心里暗暗发誓“我一定得练出来,争口气。”

1993年,刚工作1年的舒桐在剧团门口看到了中国戏曲学院招生简章,毫不犹豫报考,并以专业第一名被录取,“考的时候很有自信,在西北演出的时候非常困难,剧团不景气,没见过胸麦。我考的时候看到胸麦,觉得很新奇,这唱起来太省劲儿了。“

如愿以偿进入戏校的舒桐,在京剧艺术学习的道路上又迈上了更高的崭新台阶。在学戏的十年里,舒桐先后受教张元奎、叶盛富、马名群、马名骏等多位名师,在读青研班期间又得到了花脸名宿景荣庆先生的亲授,也进一步确定了要主攻架子花脸行当。谈及当初专业的选择,舒桐说:“当时架子花脸演员比较缺,要求也高,又要会表演,又要会功夫,而且还得有好嗓子,我的老师的架子花脸是全国首屈一指的,他认为我的基本功学架子花脸非常适合,所以,我就走的是架子花脸的行当,到今天印证了我的选择和老师给的指导是正确的。”


景荣庆先生给舒桐讲戏

  京剧的创作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节奏

前段时间,舒桐去上海和老师尚长荣先生学了一出新戏——《扯旨破金》,这是滇剧经典的保留花脸剧目,1956年由中国京剧院移植改编,阿甲先生导演,王玉让先生主演,“我们这次排练,是经过老师的回忆和上海京剧院的改编和再创作,把这出戏搬到了上海的舞台,在逸夫首演,得到了观众很好的反应。”

2019年,舒桐拜在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门下,进一步提升了他的舞台艺术。谈起恩师,他说,尚长荣先生走的是京剧艺术真正的守正创新之路。师父的戏曲基础非常扎实,也正因为此,才有了他的三部曲。虽然80多岁高龄,但他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,是需要当今演员学习的 。“师父的教导对我的艺术道路是又一次的升华,鞭策着我不断前进。”跟随尚长荣,舒桐学了很多传统戏,《牧虎关》《连环套》《黑旋风》《白良关》等花脸代表曲目。

舒桐在京剧《黑旋风》中扮演李逵,获得了第二十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

舒桐在京剧《群英会》中的曹操扮相

当被问及京剧艺术在当今如何才能焕发新活力时,舒桐说,京剧的发展一定要有所传承,但在继承的基础上,京剧的创作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节奏,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。“从京剧诞生到现在,所有成家成派的艺术家,都是改革家,都是创新家,都是其不同于前辈的独有的艺术魅力。”

创新的前提是夯实基本功

在5月4日至8日,“守正创新”——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一流专业建设成果汇报第三度抵沪与观众见面。演出结束,部分观众表示,能够看到一批新生力量踏实正统地为传承京剧艺术而不懈努力,并且取得如此扎实的成绩,倍感激动,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戏曲艺术的未来,希望京剧系每年都能带着高质量的剧目来到上海,为上海观众带来传统与青春兼蓄的艺术飨宴。

身为京剧教育工作者的舒桐,关心戏曲教育的发展,他认为京剧的创新,最为根本的就是抓基础,继承与创新并非对立,先有继承,后有创新,特别是在打基础的学生阶段,只有继承好了,打好了基础,才有可能谈创新,否则,就是本末倒置,失去了京剧本体的根源。“所有成门成派的艺术大家,其艺术道路,都是在严格的科班学习中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然后才闯荡社会,融入市场,见观众,才有了新的创作,这是京剧人才培养必要的规律。”

舒桐在新编历史剧《关天培》中扮演关天培

舒桐受教于名师大家,也谨记他们的教诲,传承其所长。在教学与管理中,他本着“夯实基础,创新不忘本”的教育理念,要求在学校的学生,最根本的任务:打好基础,继承好传统。再通过观摩,体验新的创作手法和创作形式,在融入新的创作理念时,要用开放的思维,可以借鉴不同的艺术手法,包括戏剧手法等,作为辅助的手段来激发或者是补充创作能力,“但最根本的就是继承传统,夯实基础。”

舒桐激动地提及,去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:“这是对我们70年校庆一个最好的礼物,也是对中国戏曲教育最大的肯定。‘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,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‘’,这让我们对中国戏曲教育充满了信心。”

舞台艺术就是要和观众互动

京剧相比相声等艺术门类,剧场互动相对含蓄,但是一经点燃,弥漫在整个演出剧场的不再是端端正正的“静寂”空气,懂戏的观众知道演员哪个点表现出彩,难掩兴奋与观看的满足之情,叫好、喝采、鼓掌,演员受到了鼓舞,也就顺着气势给予回应。谈到戏曲艺术的剧场互动,舒桐说,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但已经有好的势头,上海,天津的观众与台上的演员已经有很好的互动,当演员在展示精美的表演的时候,观众会有很好的反馈。

舒桐受教于名师大家,也谨记他们的教诲,传承其所长。在教学与管理中,他本着“夯实基础,创新不忘本”的教育理念,要求在学校的学生,最根本的任务:打好基础,继承好传统。再通过观摩,体验新的创作手法和创作形式,在融入新的创作理念时,要用开放的思维,可以借鉴不同的艺术手法,包括戏剧手法等,作为辅助的手段来激发或者是补充创作能力,“但最根本的就是继承传统,夯实基础。”

舒桐激动地提及,去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:“这是对我们70年校庆一个最好的礼物,也是对中国戏曲教育最大的肯定。‘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,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‘’,这让我们对中国戏曲教育充满了信心。”

舒桐在京剧《连环套》中的窦尔墩扮相

舒桐在京剧《古城会》中的张飞扮相

这次津湾的演出带给舒桐很多触动,尤其天津的观众,给他留下来深刻而美好的印象,“天津观众的热情,懂戏,让我很感动,一上场的碰头好,演员走的动作,他们都是有反应的,这很能刺激我们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发挥。舞台艺术就是和观众互动的,观众越是有反应,那么演员在表现力、表现欲上,会更加地饱满,相反,如果观众没有任何反应,欣赏不了这门艺术,自然对演员的发挥会打折扣,所以这就是舞台艺术,为什么京剧艺术要在现场看。”

多年的舞台经验告诉舒桐,戏曲观众欣赏水平逐渐提高,现在看戏的年轻人接受的教育越来越高,鉴赏能力也提高了,这对戏曲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势头。

京剧从来都是雅俗共赏的 变通不能简单化

说起对于京剧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的“误解”,舒桐说,京剧本身来源于最基层,吸收了各种剧种的优势与特色,从来都是雅俗共赏的,它精美、完善,本身充满了活力,代表了传统艺术的精粹。“这些精美或者华彩的东西,老百姓怎么会不喜欢呢?”相比较地方戏的粗狂,或者豪放,京剧方方面面都极其讲究,从唱念做打,到服饰的华丽,颜色的搭配,都精致而精美,这是其最大特色。京剧中也有很多轻喜剧,都是从民间小调,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产生的,老百姓一看就看明白,很多故事都是用最简单的故事情节,或者矛盾冲突,来阐释深刻的道理,对观看者产生教育意义。

舒桐在京剧《取洛阳》中的马武扮相

京剧要变通以求扩大自身的影响力,但是自身建设而言,表演不能简单化,作品要精致,四功五法,剧目呈现不能简单,不能到了地方上,甚至乡村演出就粗糙化,这样不能很好地展示京剧最完美的舞台效果,包括将戏曲带到国外演出市场,也不能简单化,“根据我的演出经验,西方观众对于高度浓缩的精致的京剧,完全能够看得懂,接受度很高。”

对于戏曲艺术的市场化探索之路,舒桐表示,这依然需要官方的扶持。戏曲的演出,投入成本大,戏曲演员,即使是简简单单的剧目《三岔口》,涉及到整个后台,包括服化道盔,乐队伴奏,一样不能少,才能来保证舞台展示。“未来戏曲的繁荣,需要长时间的积累,学习市场化的运营模式,不断进行新的尝试。”

戏曲要与新媒体融合 才能吸引年轻的目光

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普及化,舒桐表示,在当今时代,戏曲不可避免的也必须融入到新媒体当中,不能单单停留在简单的电视呈现,要联动互联网,抖音,微信,微博,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,戏曲人要主动大胆地去融入到新媒体中。青年人的社交方式有自身的特色,短平快的生活节奏,让他们在剧场里面看2-3小时的戏可能性比较小,但可以在他们闲聊、乘车刷到抖音、微博时被绚烂、华彩的的京剧片段瞬间、唱段吸引,一旦吸引到他们,就会了解戏曲中精粹的东西。

“我相信只要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,一旦了解到京剧这门充满魅力的艺术,就会逐渐走入剧场。”舒桐发现,在上海、天津等地的剧场,观众并不都是白头发的老年人,剧场也活跃着不少年轻的面孔,“这对京剧,乃至于民族文化传承是最可喜的事情,也是对民族文化命脉的最大的肯定,也对我们从事这个行业人的最大激励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责任编辑:小编

声明:本文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转载,如有侵犯版权来电必删。

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

版权所有:上海通功科技有限公司

沪ICP备2021027268号-1公网安备沪310113020078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