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序号:1005 | 项目编号:Ⅹ-98 |
公布时间:2008(第二批) | 类别:民俗 |
所属地区:广东省 | 类型:新增项目 |
申报地区或单位:广东省珠海市 | 保护单位:珠海市斗门区文化馆(珠海市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) |
申报地区或单位:广东省珠海市
汉族传统婚俗源远流长,《礼记·昏义》中说:“夫礼始于冠,本于昏,重于丧祭,尊于朝聘,和于射乡,此礼之大体也。”数千年来,汉族婚礼一直被视为儒家之“礼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自周代起,“六礼”(纳彩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)成为一种规范性的习俗,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婚姻生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进入近现代以后,随着社会的变迁,传统的“六礼”从根本上宣告消歇,但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“六礼”习俗及其他传统婚俗的遗存,为民俗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。
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,是全国著名的水乡、侨乡。在斗门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水上婚嫁习俗,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,其中的一些习俗通过婚嫁关系辐射到中山、江门、佛山等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区。
水上婚嫁形式繁复多样,讲究礼仪,有比较固定的程序和约定俗成的礼仪,主要内容包括“坐高堂”、“上头”、“叹家姐”、“花船迎亲”、“拜堂”、“回门”等。整个婚俗与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,其中的“花船迎亲”,向“船太公”、“海龙王”敬拜等内容均明显带有“水”的特征。在水上婚嫁习俗中,沙田民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,成为整个婚俗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斗门水上婚嫁显示出独特的水乡风情,它加深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,进而成为维系海外侨胞、港澳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。目前由于受西式婚仪冲击,斗门水上婚嫁正面临改变甚至消失的危险,亟待抢救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