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旅行网-旅行产业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图片报道

       曾几何时,于丹讲解的国学风靡全国,甚至在国际上打响了名号。



       于丹讲学口齿伶俐、铿锵有力,对四书五经、古典文集信手拈来,咋一听让人觉得极其有文化。



       于丹也的确曾被誉为“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”。



       但是随着于丹的名气越来越大,于丹对论语解析的漏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就曾批评于丹道:“很多人不是研究《论语》专家,你讲《论语》一分钟一个漏洞,对年轻人负责吗?你漏洞百出,但完全可以虚心接受指正,闻过则喜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,但非要耍赖!《南方周末》发过一篇文章《孔子哭了》,说于丹胡说八道一回,孔子就哭一回。她的讲座明明就是一场有组织的诈骗行为!



       韩寒曾发微博评论称:“现在大家好像都在看于丹的书,觉得她的书很有文化,也比较高雅,其实这是书里面最低级的东西,我觉得这是很变态的。”



       著名媒体评论人梁宏达更是批评道:“净说正确的废话,孔子活过来都得给她鞠躬。”



       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站出来指责于丹,并非是因为于丹人红是非多。



       而是因为,于丹实际上是一颗长得太高的歪脖子树。



       她对传统国学的讲解夹杂了太多个人的曲解和浮夸,容易把价值观不稳定的年轻人带进阴沟。她所传播的观点,带着浓烈的唯心主义毒鸡汤。



       例如在雾霾问题上,她告诉人们,对待雾霾要用“心”体会,打开窗户像享受阳光一样享受雾霾。如果你无法享受,可以关上窗户,以及打开空气净化器,尽量不让雾霾进入到肺里;如果这都没用了,就只能凭自己的精神防护,不让雾霾进入心里,或者那一本书深入其中,忘记雾霾。



       逻辑之荒缪,让人不得不怀疑她北师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的身份究竟是怎么来的。合着在环境危害面前忘记自己是个人就能免受伤害呗?



       天方夜谭。



       这还不算完,于丹还曾就精致发表过她的观点,她说不要试图用金钱打造精致,没有钱一样可以精致。古往今来,所有物质的精致皆建立在金钱基础上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若没有充沛的财力,谈何精致。而精神上的精致,则需要饱读诗书、修身养性,似乎和金钱无甚关联。



       而再看于丹的话,心灵鸡汤也就罢了,鸡毛还没处理干净。



       一个人根不正,站得再高也是徒劳,终归要摔下来。



       于丹终归要把不属于她的荣耀还回去,而她自己的猖狂更是加速了她的崩塌。“伦敦撒泼事件”撕碎了她最后的体面,而“北大滚下去事件”彻底粉碎了她的名利梦。



       据说在外出伦敦讲学期间,她三天两头换房间,对对方提供的最好的房间依旧能挑出种种毛病。让请她过去讲学的人非常难堪,且在工作期间摆官威、刁难助理翻译,她种种行为连基本的社交礼仪都不符合,更别说国学所提倡的圣人之德行了。



       2012年11月,北大举办了一场昆曲表演,主办方在活动结束后请于丹上台总结,当于丹穿着黑丝踩着高跟走上台的时候,台下便嘘声四起。



       “下去吧!”



       “你没资格代表我们!”



       场面一度混乱,最终不了了之。



       对任何一个靠站在讲台上吃饭的人来说,嘘声都是莫大的侮辱。而对于丹人们并无多少同情,反而觉得或许这样的刺痛,能唤醒她执迷不悟的灵魂。



       后来,媒体报道称,于丹被免去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分党委书记的职务,公共活动中也不见了她的踪影。



       《桃花扇》中有句唱词,“眼见她起高楼,眼见她宴宾客,眼见她楼塌了。”于丹的崛起陨落只在弹指一挥间。虽说花无百日红,但于丹的红是不正常的,所以凋落的迅速又难堪。



       我们读国学不是为了装腔作势,而是真正希望能够在老祖宗的智慧里,咂摸一星半点做人做事的原则。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,在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容易迷茫,我们需要老宗族的智慧指引我们。



尤其是近些年进入社会打拼,我总能在某个和社会对抗的瞬间,突然明白小时候背过的某些诗句。会在某个瞬间如醍醐灌顶,哦,原来人类从来没变过,贪婪、狡诈、下流、肮脏永远存在。但终要学会在这腌臜的世界里做人,做个善良的人。




       而国学凝结了千百年来前人的智慧,研磨国学不只是附庸风雅,而真正指引我们追寻正确道路的明灯。



       例如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是曰复命,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,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殁身不殆。”



      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在追求“虚”时(也就是老子一贯所倡导的“道”),要达到极点,而守“静”则需要笃定坚实。在万物生长之中,观察其规律。这世界的规律就是,一切事物皆变化莫测,但终归要回到它们各自的根源。归根叫静,静叫作复命,复命为常,了解了常的道理才算得上明。不知常,而轻举妄动,就会招致灾难。知道常,才能容纳一切,做到公正、归顺、顺应天意。顺应天意才符合道,符合道,事物才能长久。



       研磨国学,可以让身在迷雾中的我们,清晰地看到世界的运转规律,从而学会静心,学会在自己追寻的事物上潜心修身。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国学,而不是假大空的毒鸡汤,庆幸大众没有被于丹之流蒙住双眼。



因为知常,懂道,在焦虑面前,便能泰然处之。



人便能活得相对从容。

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

版权所有:上海通功科技有限公司

沪ICP备2021027268号-1公网安备沪310113020078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