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旅行网-旅行产业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图片报道

     慢性萎缩性胃炎(CAG)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为主要表现,伴或不伴肠上皮化(IM)或异型增生(Dys)的一种慢性炎症。其中不完全IM属于胃癌前病变(PLGC),与胃癌关系密切。西医目前对CAG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。中医对治疗CAG具有独特的优势,国医大师李佃贵从医50余年,在继承前人经验和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,衷中参西,首创“浊毒理论”,填补了临床“截断”CAG进展,“逆转”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的空缺。

     浊毒学说将充斥于天地之间以及人体之内的浊毒分别称为天之浊毒、地之浊毒和人之浊毒。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,导致人体细胞、组织和器官的浊化,即致病过程;浊化的结果导致细胞、组织和器官的浊变,即形态结构的改变,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、增生、萎缩、化生和癌变,以及炎症、变性、凋亡和坏死等变化。浊变的结果是毒害细胞、组织和器官,使之代谢和功能失常,乃至功能衰竭。李佃贵临证中善于应用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,临床疗效显著。

茵陈与黄连

     浊为湿之甚,毒乃热之极。水湿久羁,聚而化浊,郁积生热,热蕴成毒。因此,“毒”的成因和“浊”关系密切。临床上,浊毒常互结致病,以难治性、顽固性为特点;若独清解其毒则湿浊仍在,单化利其浊则热毒更甚。在治疗中必须浊毒同治,解其胶着之势,使浊毒分离,分而治之,则浊毒具去。

     因此李佃贵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非常重视对清热祛湿,化浊解毒药物的运用。茵陈、黄连是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药对。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苗。味苦、辛、微寒,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。具有清利湿热,利胆退黄的作用。《本草经疏》载茵陈为“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”。茵陈可清肝胆之湿热,肝畅则胃安,体现了肝胃同治的思想。黄连属于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药用其根,为中药要药,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。有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之功效。性寒,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,具有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的作用,尤善清中焦湿热,长于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,恶心呕吐,且善除脾胃大肠湿热。黄连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,因为它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所以对于胃病患者,在中药方面医生会加入黄连,因为黄连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。仲景所作诸泻心汤中,均有黄连,可见心下痞非黄连不用。徐灵胎曰:“苦属火性宜热此常理也。黄连至苦而反至寒,则得火之味与水之性,故能除水火相乱之病,水火相乱者湿热是也。”二药同归胃经,茵陈功在清热利湿,但解毒之力弱。黄连长于泻火解毒,但逊于利湿。两药相须为用,则共奏清热祛湿,化浊解毒之效。

香附与苏梗

     肝为起病之源,胃为传病之本。肝属木,脾属土,木火一旺,首犯胃土,木乘土位,阳明必虚;胃厚可制肝逆,胃虚制约不力,必遭乘克;胃有浊邪,阻滞气机,引动肝木。现代人多作息不规律,生活压力大,情志不畅,致使气机失调。雾霾等环境污染因素,浊毒经口鼻而入,积于中焦,加之肝失疏泄,气滞郁结,脾胃气机升降失常,津液输布失司,湿浊难化,聚浊蕴毒。因此,调畅气机,疏肝健脾成为治疗肝郁气机不畅,湿浊内蕴所致浊毒的关键。

     李佃贵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,经常运用香附、苏梗作为调畅气机,疏肝健脾的常用药对。香附微甘性平而无寒热之偏,辛散行气,善疏肝气之郁结,为疏肝行气止痛之要药;又能理气宽中,亦可用于脾胃气滞,脘腹痞闷,胀满疼痛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香附,利三焦,解六郁,消饮食积聚,痰饮痞满。”紫苏梗,味辛,微温。归肺,脾经。具有理气宽中,止痛,安胎的功用。《本草经解》:“其(梗)本乎地者亲下,下气尤速。”香附主归肝经,苏梗主归脾经。二者均具有行气宽中,调畅气机之功效。香附可舒肝胆之气,苏梗可调脾胃气机升降。二者合用,可达到调畅肝脾,恢复中焦之气机的功效。

     然《景岳全书·妇人》指出:“香附虽云快气开郁,多用则损正气。”香附辛香燥烈,非补剂也,虽有行气活血之功,亦有耗气伤血之弊。郁病未有不伤肝者,香附入肝胆经,又可行气,能解肝中之瘀滞,肝赖阴血滋养,伤肝必伤其阴血。而香附无生血之功,反有耗血之虑。肝气既郁,肝木必加燥,香附性亦燥。《周易》云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”。唯燥,则易入燥之中,香附性躁则易入肝经解郁。以燥入燥,必加其燥。同理,苏梗有行气之效且其性微温,亦有耗气伤阴血之虑。若遇虚人,二药合用,须配伍滋阴养血药,以免耗伤正气。

当归与白芍

     当归,味甘,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具有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之功用。其专能补血,其气轻而辛,故又能行血,补中有动,行中有补,诚血中之气药,亦血中圣药也。故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主咳逆上气;能缓肝木之急,故《金匮要略》当归芍药散,治妇人腹中诸疼痛;能补益脾血,使人肌肤华泽。白芍,味苦,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具有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的功效。“肝为刚脏”,体阴而用阳,依赖阴血滋养而柔和,白芍能补肝血,敛肝阴,能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,常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胁痛,腹痛。《滇南本草》:“白芍收肝气逆疼,调养心肝脾经血,舒经降气,止肝气疼痛。”《本草纲目》:“白芍药益脾,能于土中泻木。”当归,白芍相使为用,一动一静,相互配合,调畅肝之疏泄,使肝恢复正常条达之性。且当归白芍同归肝脾经,既入肝经疏肝解郁养肝血,又可入脾经益气补血助脾胃生化,木达而土苏,土旺而木健。当归补血,活血,长于动血活血,气随血动,可行血中之气滞。白芍养血敛阴柔肝,行营气。气血同源。血非气不生,气非血不长。当归白芍相伍,生气而又生血者,正其气血之两生,所以生血之中而又生气,生气之中而又生血也。两药合用,养血行血,行气补气,气血同治,肝脾同调,使土木共安。(王志成 胡贺 王思月 李燕 娄莹莹 河北省中医院)

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

版权所有:上海通功科技有限公司

沪ICP备2021027268号-1公网安备沪310113020078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