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旅行网-旅行产业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黄山游记随笔:“天上玉屏”带给我的震撼和感触

   2022-02-25 234

息平台,回望玉屏峰时,我脑中突然跳出“天上玉屏”的意念。



尽管我知道,多年徐寄塵等人在此题写的“天上玉屏”四字,只因此处平坦如砥,周有峰石作屏,故而题刻。



不过,真正在那一刻震撼我的,并非这区区一石,而是萼立于莲花、天都之间的玉屏圣境:



蓝天之下,峰涧错列,烟云缥缈,如海似瀑;



云涛之上,群峰拱卫,俯首朝觐,如僧似仙;



峰巅之地,势如龙椅,后有峰为靠,前瞰桃花诸峰,左右奇石作扶;其间房舍,红瓦白墙,似花蕊缀立,如海市蜃楼。



此景如梦如幻,天上宫阙不过如此!



01



此圣境也确实因梦境而来。明万历年间,普门禅师在山西代州立禅意境之中,忽见“前面有山,山有横岭,上有金像”,且“或境或梦,无夜不有”。



此后禅师游走大江南北,踏遍名山大川,后“取木作钩,钩石孔,扯树枝,跨壁攀峰,绕山寻境”,抵达玉屏峰巅,见有“文殊”跏趺胜迹,方与梦境弥合。



普门圆梦黄山,也成就了黄山,而被尊为“开山祖师”。



极目玉屏,见群峰膜拜,且有“光明顶之旷,桃花源之幽,石笋矼之异”,胜似其先前梦境,才决意辟石凿径,建成登临玉屏的“菩提路”。



那一刻,或许让他感到此“灵迹始显,非文殊慧力指授,宜不及此”,于是结庐礼佛,才有了“文殊院”,其柱联“万山拜其下,孤云卧此中”正是这人间仙境最好的诠释。



文殊院几经兴废,如今胜景依在,过往的佛物和履迹已被遮蔽。



02



我是从慈光阁步行上山的。



那时玉屏索道尚未肇建,玉屏楼宾馆还是两层小楼,与原文殊院形制相差无几。



我先登天都,再上玉屏,和大部分游客一样,只是奔着迎客松去的。一路险峰陡径、奇松异景,如今已成过眼云烟。



“不到文殊院,不见黄山面”,徐霞客登临玉屏,曾写到:“左天都,右莲花,背倚玉屏风,两峰秀色,俱可手揽。四顾奇峰错列,众壑纵横,真黄山绝胜处!”



然而,即使这位“超级驴友”,也不曾感受过如今迎客松下终日人流如织的盛况,几乎所有的光芒都聚焦在这棵张开双臂、广迎宾客的松树上。



03



此后我无数次游黄山,感觉亦是如此。



直到后来,逐渐走进黄山的历史深处,如同月朗星稀的夜晚,趺坐于“文殊台”或“立雪台”上,清风拂袖,万虑皆消,才慢慢体悟到这处圣境散发出来的那股隐隐禅意。



这些浸润了数百年禅意的山石,也在我眼中逐渐变得灵动起来,肃穆,睿智,而不失温婉,成了黄山仙境之中,一处能够让人在瞬间安静下来的最纯粹的风景。



感受岁月留在这里的印记和温度,亦氤氲着一股洗尽铅华的清新和暖意。



每次去玉屏,我总会在房前广场上静静地站会儿,



有位哲学家曾说过一句话:“地球上人类的每个物质成就,无论是一间房屋,一个农庄或一个城镇,都代表着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结合。”



其实要我说,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“风水”



如此说来,“风水”并非中国独有的文化,就像镌在玉屏峰上“江山如此多娇”等诸多崖刻,都是每个历史阶段留在这里的一缕闪亮的宝光。



弘扬历史精髓,紧跟时代脉搏,在黄山这片圣土上,守好先人留下的这份自然和文化遗产,让每位来山游人放心安心舒心开心。



这是我在今天的黄山感受到的,也或许才是最好的“风水”和传承。

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
相关行情
推荐行情
点击排行

版权所有:上海通功科技有限公司

沪ICP备202102726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