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文分享-----今日立冬!未品秋浓已立冬

楼主   帖子创建时间:  2022-11-07 23:28 回复:0 关注量:16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 立   冬》

  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王寒

     节选自散文集《大地的耳语》

         立冬:未品秋浓已立冬

立冬到了。可是在江南,秋天还舍不得退场,像个被宠坏了的名角儿,霸住舞台非得让她再唱几曲,因循天气的转换,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,到了立冬,日子开始向岁末行进。立冬的“冬”,是“终”的意思。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满前村。”唐代诗人李白有《立冬》一诗,说立冬之夜,笔墨都给冻住了,懒得再去写新的诗,红泥火炉,温酒一壶,自酌自饮,醉眼中看到墨花和白月光,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。


      “北风潜入悄无踪,未品秋浓已立冬”,深秋的美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,立冬就悄无声息来了。不过,江南的立冬,天气依然温暖,全然感受不到李白诗中的情形。 

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”说立冬之初,水开始结冰,接着,朔风起,土壤慢慢冻结,天一冷,野鸡一类的大鸟见不到了,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大蛤。古人认为,这大蛤是野鸡潜入水中变的,因为它们的花纹是一样的。古人真是天真得紧,且个个都是浪漫主义者。

       立冬在古时,是个分量很重的节气,这一天,皇帝要带着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。民间也要贺冬,称之为 “拜冬”,有祭祖、饮宴、卜岁、添置新衣等习俗。北方民间,立冬日要设炉烧炭,开暖炉会,用各种香草、菊花、金银花煎汤沐浴。《熙朝乐事》载:    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、金银花煎汤沐浴,谓之扫疥。

北方过立冬,要吃饺子。“立冬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,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,故“交子之时”的饺子不能不吃。南方人考究,冬令进补吃膏滋是江南人的老传统。

北人也罢,南人也好,一条长江,隔不断的是共同的风俗,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忙活着进补,说是“补冬”——在这一天进补,在严寒的日子里,就能抵御住凛冽的寒气。顺应天时,应时进补,是老祖宗留下的的养生智慧。《诗经》里就有“我有旨蓄,亦以御冬”的句子,到了立冬,主妇想的是备些好吃好用的,把家里弄得暖乎乎的。农人想的是,一年快到头了,又到打年糕捣麻糍的时节。而文人墨客,想的是寒炉美酒,共叙旧事,三九之时,踏雪寻梅。


      节气是庄稼人的敏感穴,对城里人,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。不过,城里人再不敏感,一说到吃,说到滋补,就很把节气当回事了。江南人家,一到立冬,老人们总要到菜场上拎只把鸡鸭回来,把人参切片,包在鸡鸭之中煨熟,用来“补冬”。也有用红参、阿胶、桂圆、芝麻、核桃肉做成各种膏方的。家乡补冬的食物不少,有红糖鸡蛋桂圆酒、核桃姜汁调蛋,还有黄鱼酒、湖鳗酒、蛏子酒、青蟹酒,这些黄鱼呀、湖鳗呀、蛏子呀、青蟹呀,加黄酒炖后,鲜香至极。小辈们倒不在乎补不补,可是老人们不依,“打小就是这么过来的”。打小就这样,证明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,所以,也别轻易破了习俗这东西。几辈子都这样的事,总有它的道理吧。

立冬这一天,女友叫我到她家吃炖品,说我整日东奔西走,该补补,看她在厨房忙碌,我想进去搭把手,她不让,让我好生歇着。日常琐事,她这样全身心浸染其中,做得有滋有味,只为了给我一口暖汤。那时,她年轻,美丽,从不下厨,怕油烟气熏脏了她的衣,她说自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。

     嫁为人妇,她洗手做羹汤,自此,爱上了人间烟火。她知道,所谓人间烟火, 就是实实在在过日子。

女友热爱旅游、园艺、音乐、美食,一切有格调的事物,她都喜欢,但感情不太顺利,像沈从文说的一样,她“行过许多地方的桥,看过许多次的云,喝过许多种类的酒,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。”她与家庭决裂,与这个人走在一起。而这个人负了她,她和他的故事,不过五年,就因为情节的突变,匆匆收尾。

爱一个人爱得太深,会醉,而恨得太久,心也容易碎。所以,她选择忘却。她说,伤痛是可以忘却的,如果你还痛,那是因为时间不够久。我也信的,只有绝望得彻底,才会释怀得彻底。

好在她重新找到了归宿。像她这样豁达、乐观的人,自有懂她的人。女人,可以找最好的人恋爱,而结婚,则要选择最合适的。她收起了早年的锋芒,周身洋溢着平和的幸福,如一朵悄然结子的莲,淡然从容。



上来的是核桃姜汁调蛋,未入口,便闻到姜香和蛋香。围炉小坐,容易让人忆旧。我们说笑,忆少年往事。我和她,一起成长,一起婚嫁,一些旧事,像那一缕缕的香气,在小小的空间里浮沉。有些故事,深埋在心底,有些,正在淡忘。往事,长满青苔,又像旧时唱片的针孔。立冬日,一道暖暖的炖品,不经意间,扯出了往昔岁月。

立冬。冬天的第一个节气,带给我的,不是寒意,而是直达心间的温暖。



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