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菜的故事

楼主   帖子创建时间:  2022-10-09 13:31 回复:0 关注量:158

川菜的烹调之道,足以使其跻身世界最伟大菜系之列。在西方世界的认知里,川菜主要是麻辣;然而在中国,川菜是个传奇,源远流长,多样性令人咋舌:当地美食家宣称,广大的川菜地区约有5000种菜肴。

和邻居湖南省与贵州省一样,川菜最著名的个性,就是热烈奔放,大量使用辣椒调味。不过,川菜的火爆性格,还源于一味独特的调料,就是让你唇齿酥麻的花椒。在四川的乡村,一家家木梁农舍的屋檐下,全都垂挂着大串大串的辣椒,就像中国人过春节时要挂的红鞭炮。辣椒在阳光下晒干,呈现血红的颜色与光泽;或者用盐和酒浸泡,变成鲜红色,真正是“川菜之心”。四川人嗜辣如命,无论是早中晚餐,总有至少一道菜要见点儿辣椒。也因为如此,四川人的性子是出了名的火爆,四川姑娘被称为“辣妹子”。川菜的辣全国驰名,有异邦人在去四川的路上,总免不了被中国人问一句:“你怕不怕辣?”

 

很多当地菜都会用到辣椒,但总是创意无限,所以从不乏味。干海椒过油炸得焦香,提炼出煳辣味,成为著名的宫保鸡丁与无数炒菜的底味;而在味道特别热烈的麻辣菜中,辣椒与花椒成为“调味双雄”。海椒面和红油则用在五花八门的凉菜中,最著名的是怪味,综合了咸、甜、麻、辣、酸和果仁味儿;而豆瓣酱则是家常菜中当之无愧的霸主。辣椒的火爆从不为盖住其他食材的风味,而是想要唤醒感官,打开味蕾,让人感受更为丰富的滋味。四川豆瓣酱是成都郫都区(旧称郫县)的著名特产。用料在中国来说很特别,不是黄豆,而是胡豆。胡豆与小麦粉混合,自然长出霉菌,放在盐水中发酵,然后和盐水泡椒混合搅匀。传统的做法中,酱料应该放在不密封的陶罐中慢慢熟成:阳光灿烂的白天,接受太阳的烘烤;晴朗清新的晚上,让露水来滋润;只有在下雨的时候,才把罐子盖上。据说,通过这种特殊的过程,酱料会吸收天地精华,将土地的灵气吐纳自如。

虽然重辣,这里的食物却绝不止于辣。其实,川菜最显著的特点,就是在一道菜肴中大胆融合很多不同的风味,一顿饭中能尝到千奇百怪的丰富滋味。这些复合味中,有的属于辛辣,也有很多不然,比如酸甜的荔枝味、柔和精妙的糟香味,以及清新恬淡的姜汁味等。通常的说法是,川菜之所以辣,是因为气候潮湿。传统中医认为,湿气对身体健康有大害,会破坏体内阳气,让人虚弱迟缓。保持均衡健康的上上之策,就是吃祛湿气、驱寒凉的食物,于是辣椒、姜和花椒这些热性食材,就成了四川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地人觉得,他们不仅应该在冬季吃大量的辣椒来战胜那如影随形、穿透每一层衣物的湿冷;也应该在仲夏时节多吃辣椒,帮助流汗,排出湿气。

四川土壤丰饶,出产的不止有大量水稻,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,全年滔滔不竭。四川的特产有蜜橘、柚子、荔枝、桂圆、桃子、枇杷、韭菜、竹笋、芹菜、茄子、莲藕、空心菜以及各种形状与大小的瓜类。山区会种植上好的茶叶,蕨菜、椿芽等野菜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盘中餐。四川江河交错,流域众多,曾经是众多鱼类的栖息地,包括岩原鲤、雅鱼和江团。围绕着盆地的群山、森林和草场也曾经满地奔跑着野生动物,生长着神奇的生物:菌类、野蛙和各种各样可入药的植物根茎与草药。长久以来,文人们总是热情歌颂着四川高质量的丰饶物产,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陆游。在中国美食家眼中,整个四川就像个食物储藏室,里面的每一种食物都代表了美食之梦。

近几年,重庆的“江湖菜”出了名,这种菜风格粗犷、豪迈、爽辣,做工的人们好在河边吃上一顿。如果你在重庆的某家餐馆,发现自己要从一大堆辣椒中扒拉小块的鸡肉或鳝鱼,而且周围坐的都是大闹大笑、脸红脖子粗的人们,那你就是在吃“江湖菜”了!陡峭的群山,忙碌的河港,让重庆的气氛比成都更直来直去,这种耿直果断也反映在当地的烹饪文化中,成为新的美食潮流与不断创新的丰富来源。有很多出名的美食都是在这里最有用武之地,比如火锅、辣子鸡、酸菜鱼。某些重庆人一直看不起成都人,觉得他们很懒,吃的东西也很过时。而成都人则会习惯性地反驳说,重庆人也许很擅长发明好菜,但他们吃得太粗,不精细,重庆菜需要成都厨师画龙点睛,才能真正成为伟大的佳肴。

 

川菜还有很多程度与风格上的不同。四川最出名的就是风味绝佳的平民菜系,其中很多菜肴,会让四川人离家在外时魂牵梦绕,无比怀念:经典的回锅肉、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;家常泡菜加一点红油;还有四川乡下传统的宴席菜肴,比如咸烧白等。20年前,大部分四川人都在家里做这些菜,家家户户都有“独门”泡菜和冬天做的腊肉酱肉。上了年纪的长辈,很多(其中包括很多男人,真是让人震惊)到现在还能炮制出一盘美味的麻婆豆腐或干煸四季豆;但年轻人就让人观之悲叹了,他们似乎断了做菜的“根”。在成都,亲切而美味的传统烹饪仍然有迹可循,特别是那些价格低廉又处于偏街小巷的小饭馆,成都人所谓“苍蝇馆子”。

四川人特别偏爱某些口感:毛肚等内脏的脆韧可口;海蜇和耳丝咬上去嘎吱作响的滑溜;鱼脸里面那块肉如丝绸般的柔软顺滑。脆”就是其中最鲜明的一种。脆的东西,能对牙齿产生一种阻力,但最终会比较干脆地“屈服”,让人有种愉悦爽快的感觉。这种口感可以在很多食材上找到,比如:腰子(肾),入菜时要细细切过,开大火迅速爆炒;还有鹅肠,在四川火锅里快速地涮一下;以及鸡软骨、新鲜芹菜和生的嫩荷兰豆。四川人特别喜欢这种口感,比如有道菜就叫“泡椒三脆”(爆炒鹅肠、鸭胗和木耳)。“酥”是另一种口感:波丝油糕炸过之后,或者酥皮烤过之后那种干干的、易碎的感觉。“嫩”,就是鲜嫩的菜叶和肉那种精细的柔软,通常用来形容水分充足的肉食,比如炒炖的嫩肉和鲜鱼。“老”与“嫩”相对:肉过熟、菜叶纤维过多,或者本来很嫩的食物煮过了变干。“耙”(pa,音“趴”)是四川方言,指的是食物经过长时间的炖煮,变得骨肉分离或根菜软烂如泥。“糯”,就是糯米那种黏黏的感觉,又软又有弹性。

 

同时四川已经是中国的核心产茶地之一。当地最著名的茶叶都是绿茶,包括雅安的毛峰茶和名山蒙顶甘露、峨眉山的竹叶青、青城山的青城雪芽。四川本地人好喝一口茉莉花茶,觉得这种茶最清爽,也最适合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。茉莉花茶的做法,就是将绿茶和来自四川东部山区的茉莉花一同加热,直到茉莉花香与茶叶融合。四川的茉莉花茶(在当地通常简称为“花茶”)比在中国之外常见的那种要美多了。揭开茶碗,香气扑鼻,绿色的茶叶在水中舒展,水面上还漂着温柔的小白花。四川茶馆上茶的方式也极具地方特色。四川人很少用茶壶,而是喜欢把茶叶散放进有盖子和杯托的瓷制茶碗中冲泡(称为“盖碗茶”)。杯托能接住溅出来的水,喝茶的人也不会烫手。在盖碗里泡茶叶,也从盖碗里喝茶。盖上盖子,能为茶保温;揭开杯盖轻轻一扫,让茶水荡漾开,也能让茶叶更好地舒展。四川的饮茶人也会用盖子做茶滤,碗举到嘴边,盖子一荡,就把漂浮的茶叶荡开了。在传统老茶馆里,添水的是茶倌,他们提着铜壶(有的是著名的长嘴铜壶),添水时会炫个技,动作敏捷流畅,一气呵成。一杯茶,你想喝多久就喝多久,不过每添一次水,茶叶的味道就淡上一分。

不过,在我看来,在闹中取静的四川茶馆,坐在竹椅上,呼吸吐纳着茶叶与茉莉花的清香,凝视着一汪碧水中的绰绰树影,才堪称人生一大赏心乐事呢。 

 


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